首页 > 重磅

智能快递柜:在质疑声中砥砺前行

2017/02/26 10:44      驿站 老鬼  数字人免费试用


  智能快件箱的小江湖

  今天写一点对行业新事物的感想。

  说是“新事物”,实际上也已经存在好多年了,但因为“不挣钱”或者说“至今还没有找到如何挣钱的方式”,这个东西一直在被质疑。包括老鬼,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曾抱以质疑的态度。

  他是消费者眼中的“铁皮柜子”

  他是快递员眼中的“减压利器”

  他是投资家眼中的“流量窗口”

  他是创业者眼中的“消费场景”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智能快件箱。国家邮政局给出的标准定义是:设立在公共场合,可供寄递企业投递和用户提取快件等物品的自助服务设备。

  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箱子”,在过去短短几年间,吸引了数十家企业前来布局,超百亿的资金先后入场,箱体投放的规模和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有意思的是,从诞生之日起,对智能快件箱的质疑声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质疑的点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1、烧钱,典型的重资产投放;

  2、不赚钱,多数是赔本赚吆喝;

  3、无底洞,短期之内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4、部分消费者被强制使用,甚至收费,由此引发不满和抵触,客户体验差。

  对于创业者和投资家们来讲,前三个被诟病的理由其实都不是事儿。因为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惟一值得警惕的是消费者的态度,因为消费者的选择关乎到未来的方向。

  智能快件箱经过前两年催发和热炒,虽然沉寂了很多(也有人说走入了最低谷),但它作为集“技术、场景、流量和数据”于一身的新业态,未来的潜力和空间绝对是超出想象的。

  “你可以有1万个理由质疑他的存在,但却无法阻止他走向成功”——就像老鬼的一位朋友评判的,在未来的快递江湖,智能快件箱将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门派。为什么这样讲?老鬼跟大家分享几个观点:

  智能快件箱本身已经成为快递末端投递环节的有效补充和不可或缺的方式

  说明这个问题,数据最有力量。

  根据智能快件箱领域的资深研究者、递易创始人邹建华的最新数据,在投柜增速方面:

  2015年全国智能快件箱企业共铺设了8万个网点,平均每天使用智能快件箱完成派送的快件为125万,占当天快递业务总量2.2%。

  2016年全国智能快件箱的网点数量由8万增长到15万个,日均投柜量也由125万件增长到550万件,占快递总量6.5%。

  预计2020年,这组数字将分别达到35万网点、日投柜8400万件,占快递总量30%左右。

  备注: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为206亿件,日均5643万件;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为312亿件,日均单8548万。另据第三方权威机构预测,预计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不低于1022亿件,日均将达2.8亿件。

  毫无疑问,在未来三到五年,智能快件箱作为快递末端的一个“细分领域”,仍将延续和保持高增长的态势,覆盖范围和深度会越来越广。

  另据邹建华透露,实际上如中集E栈布设较多的深圳市投柜派送比例已经占到日单量的15%,福建鸟箱的数据统计来看,厦门地区通过智能快件箱投递派件已经占快递总量20%,这也是当前区域城市通过智能快件箱投件占比最高的城市。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这一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人口红利渐渐消退,企业派送成本加大,智能快件箱可以有效缓解压力,且规模越大效益越明显

  对于快递企业讲,选择智能快件箱,主要是为末端“减压”,一个是派送过程中的时间压力,一个是派送人员的成本压力。

  对于智能快件箱供应商来讲,快递公司把控着流量的“闸门”,因此向快递企业收费顶多是象征性的,绝对不能高,更不可能成为盈利的渠道。而且就已有实践来看,跟快递公司收费或者向消费者收费这条路走不通,起码短时间内不被大多数快递和消费者接受。

  具体怎么盈利,仍有待于创业者们探索。在这方面,邹建华的一个观点或可参考:一是广告收入,二是移动端带来的纷繁多样的流量变现;三是智能快递柜多种功能的延展,高附加产品交互使用的提升,如保温餐,冷藏,洗衣交互等。

  国家扶持,力度空前。从来没有哪一个细分领域受到过如此优待

  作为快递市场和快递企业的主管部门,国家邮政局对智能快件箱的态度一直是“关爱有加”,而且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

  2013年,制定和出台了智能快件箱的邮政行业标准;

  2015年,制定和出台快递末端投递服务规范的邮政行业标准,专门将智能快件箱这一新生形态纳入其中;

  2016年,又专门制定和出台了智能快件箱设置规范的邮政行业标准;

  今年的力度更大:先是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快递末端设施能力建设,加快智能快件箱建设布局,力争派件量占比提高两个百分点,逐步形成以住宅投递、智能快件箱投递和公共服务站投递等模式互为补充的末端投递服务新格局。紧接着又将其纳入2017年要完成的7件贴近民生的实事。近期刚发布的《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发展指标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占比至少要达到10%。

  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国家对智能快件箱的重视。客观上讲一句,在国内的营商环境中能够遇获得如此大力度的直持,确实如沐春风,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消费者认可,“沉默的大多数”奠定了持续发展的群众基础

  前面我们讲到智能快件箱被质疑或诟病的理由中就有消费者的不满意或者体验差。但老鬼在表述的时候特意加了一个定语——“部分”。为什么?我们来看一组权威的调查数据:

  根据国家邮政局每年都发布的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通告——

  2015的调查显示,新兴投递方式呈现高满意态势,自提点和智能快件箱自提的满意度分别为80.8分和82.2分,与2014年相比大幅提升。同时,这两种自提方式的使用率也有所提升,表明新兴投递方式逐渐被用户接受,成为分担“最后一公里”投递压力的重要方式。

  2016年,以智能快件箱为代表的新型终端模式已经充分得到用户的肯定,得分为86.8分,与家中接收并列第二。

  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消费者心里,使用智能快件箱接收快件已经跟在家中当面签没有区别。投诉或者不满意的只是少数,“沉默的大多数”既是智能快件箱的忠实用户,也是坚定的支持者。

  巨头入局,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

  高增速、有效益、国家支持,同时还有群众基础,当这几个条件都具备或者说将要成型的时候,就是巨头们争相入局的时候。事实上,巨头们早在两年前就已经行动,到今年更是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以往企业各自为战,缺乏良性沟通、行业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低等顽疾正在被一点点改变:

  1、行业巨头“排兵布阵”,典型的代表是顺丰、中通、韵达、申通和普洛斯联手成立的丰巢科技;

  2、市场洗牌加剧,“百花齐放”的局面正在萎缩,合纵连横之后,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基本上形成了速递易+递易、丰巢、创赢联盟(云柜+富友+中集)三足鼎立的格局。当然,“国家队”中国邮政旗下E邮柜的力量和潜力也不可小觑。

  2017年元月,丰巢即宣布获得25亿元的融资,正式打响了智能快件箱江湖的淘汰战。

  未来,随着末端服务重要性的日益凸显以及在新零售消费场景中的不可或缺,以阿里(菜鸟)为代表的BAT等巨头是否会直接界入到这个争夺战中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毕竟,这是时下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同时也还没有独角兽产生的惟一流量入口了。在流量资源越来越稀缺和贵如黄金的大数据时代,巨头们岂会无动于衷?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