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

B端追捧、C端遇冷,预制菜爆火背后的危与机

2022/09/08 11:50      微信公众号:读懂财经 杨扬 编辑 | 夏益军  


  “如果说,预制菜是2022年截至目前*的风口,只有直播卖预制菜的敢站出来说不服。”

  这是媒体对预制菜的发展描述,虽然有些夸张,但却很好地反映了预制菜今年的爆火行情。

  数据显示,预制菜”与“元宇宙”、“碳中和”一同成为今年投资机构最关注的赛道。今年上半年,预制菜不仅融资数量,融资规模大幅增加,更是吸引了红杉、高瓴等众多头部机构的入局。投资机构之外,预制菜也成为企业创始人再创业的赛道,陆正耀、罗敏先后入局预制菜行业。以趣店为例,仅仅在在两个月前,罗敏在其直播间与傅首尔、贾乃亮等明星进行的直播活动中,就花了1-2亿的营销推广和物流费用。

  预制菜受到多方青睐,源于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商研究院数据,2021年预制菜市场规模为2044亿元-3066亿元,未来有望突破3万亿。

  行业规模增长是产业链上下游合力推动的结果。于下游餐饮企业来说,预制菜不仅能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其将后厨部分生产环节前置,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工业化,能助推餐饮的连锁化发展。

  于上游供给方来说,预制菜符合农产品经营者、农牧公司等参与者的各方利益。就拿农牧公司来说,过去,农牧公司经营未加工的农产品,不仅毛利率低,还容易受到行业周期影响,盈利压力大。而预制菜的出现,可以极大改善这一情况。

  但即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预制菜的增长仍然主要依赖B端市场。今日,趣店宣布将精简其预制菜业务。一个只靠B端的预制菜,恐怕难以撑起投资人们的宏大梦想。

  01

  今年资本*风口?

  今年上半年,虽然消费市场表现不景气,但消费领域的预制菜却成为今年市场上最为火热的风口之一。

  投 中数据发布的《2022上半年VC/PE报告》显示,上半年,预制菜与元宇宙”、“碳中和”等一同成为投资机构最关注的赛道。数据来看,预制菜的融资数量以及融资金额在今年也创新高。

  从融资数量看,今年预制菜融资数量远超过往年份,根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洞察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1年,预制菜赛道共发生71起投融资事件,在此期间,融资数量*的年份为2016年的17起。作为参照,仅今年上半年,预制菜融资数量就超16起。融资数量大增背后,像厚生、红杉、高瓴、IDG等头部资本已经相继入局了这一赛道。

  而在融资金额方面,今年项目的融资额更是大幅*过往年份。根据《预制菜行业洞察报告》数据,2013-2021年,行业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0亿元,而今年上半年,舌尖英雄在今年3月就完成了16亿元的B轮融资。

  不仅深受投资机构青睐,预制菜入局者也在持续增加。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新增预制菜注册企业1020家,1-6月新增企业注册增速达42.7%。

  其中不乏有大厂的身影,包括互联网、传统商超、新零售、传统餐饮等不同领域的头部公司,均对预制菜极为重视。比如在电商平台中,阿里、美团、京东均加大预制菜布局。其中,京东更是提出三年打造20个亿级预制菜品类。而其他行业龙头,如恒顺醋业、安井食品、永辉超市、盒马等亦加大预制菜产品的推出。

  预制菜之所以受到资本和大厂关注,本质上还是因为预制菜有可观的市场前景。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预制菜市场规模为2044亿元-3066亿元,未来行业有望实现每年20%的复合增长速度估算,未来6-7年可以成长为万亿元规模,长期来看有望突破3万亿。

  那么,预制菜真的会有如此大的增长潜力?到底是谁支撑了预制菜的火爆?

  02

  餐饮产业降本增效的“法宝“

  在一片红海的消费市场中,预制菜能保持可观的增长,更多是供给端产业升级的结果。

  在市场需求端方面,预制菜最初是从外卖场景切入。随着外卖普及,商家考虑到成本及出餐速度的要求,越来越多外卖商家开始选择预制菜。但今年以来,按照东吴证券的说法,即使是到店餐饮场景的预制菜渗透率也出现了加速提升。

  预制菜渗透率提升,直接原因是疫情催化,餐饮行业一直面临“三高一低”的困境,即高人工、高房租、高原材料成本,最终给商家带来低利润。上半年疫情反复,加剧了上述困境。

  而预制菜不仅可控制成本,还能缩短出餐时间,提高翻台率,进而放大盈利空间,由此受到更多商家青睐。按照中国连锁餐饮协会的测算,与传统餐饮相比,预制菜餐饮通过对人力和能源成本的优化,能放大7个百分点的净利率。

  长期来看,餐饮连锁化程度的提升,同样会加速预制菜渗透率。连锁化,尤其是跨区域连锁,需要有稳定的供应链支持,比如,需要规模性厨师保证菜品口味的一致性。

  而预制菜是门店后厨部分生产环节的前置,可实现生产过程的工业化,更适合餐饮的连锁化发展。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资料,大众连锁餐饮品牌如真功夫、吉野家、西贝、小南国等预制菜占比已在80%以上。

  与此同时,供给端的扩容,进一步刺激了商家需求。实际上,发展预制菜符合上游供给的各方诉求。于农产品经营者而言,预制菜是农产品销售的*载体,农产品具有标准化低、品控难、物流运输损耗大等问题,而预制菜,可以实现农产品供给侧的标准化,为农产品增质增效。

  而于传统的大型农牧公司而言,预制菜可以帮助公司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毛利。过去,农牧公司经营农产品,其不仅毛利率低,还容易受到行业周期影响,盈利压力大。而预制菜不存在上述问题,能为农牧公司带来更好的业绩表现。

  也正因为如此,今年以来,很多地方政府发布扶持政策,以真金白银来推动当地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截至今年7月,广东、山东、河南、浙江、广西、重庆各地政府投入10亿-100亿不等发展预制菜,并通过建设产业园、产业联盟等方式,系统化推动预制菜产业的发展。

  可以说,预制菜的发展符合餐饮产业链上下游的各方利益,但在受到B端追捧的同时,预制菜的C端之路却多少有些艰辛。

  03

  C端探索步履维艰

  与B端相比,在预制菜在C端表现并不乐观。根据国海证券数据,2021年预制菜B端市场占据80%,而C端市场仅占比20%。

  这背后是预制菜在C端探索遭遇了困局。就拿专注C端预制菜的大舌尖英雄为例,尽管其获得了迄今获得行业*融资额,今年年初公司称在五个月落地3000家门店,但截至7月,开店数量只有300多家,而现有门店也时有关店传闻流出。

  此前高调入场的趣店也开始退场,昨日,趣店在发布的2022年2季度财报报告中称,“在评估了当前的市场状况后,公司决定精简其预制菜业务。随着预制菜业务的精简,公司预计将产生员工遣散费、业务合作伙伴的终止费和库存冲销,这可能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从需求端来说,影响预制菜在C端领域成功的因素很多,比如消费者认知及偏好。在健康观念深入人心的情况下,预制菜高油、高盐、高添加剂,自然不会被消费者认可。行业仍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消费者教育。

  但除此之外,其在渠道、产品上的不足,同样制约C端市场的开拓。

  在渠道上,预制菜具有强品类、无品牌的特点,使其流量把控能力被平台裹挟。即消费者本身有一定的渠道偏好,检索相关商品时脑海中自动弹出的往往不是“预制菜”,而是某款菜名。在平台亲自下场布局预制菜的背景下,非平台预制菜多少会有不利影响。

  除此之外,行业存在履约难题,部分品类需要冷链运输,带来更高的履约成本,目前这些成本大多由消费者买单,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行业发展。

  在产品方面,C端与B端的产品逻辑并不相同。在B端市场,预制菜大多以半成品菜为主,餐厅厨师在此基础上仍需要再加工,以使加工后的预制菜品相、口味仍保持一定水准。而在C端市场,预制菜直面消费者,大多产品需要加热即食。这不仅加大了产品开发难度,也使预制菜容易在C端出现产品同质化问题。

  很明显的现象是,预制菜菜品多以酸菜鱼、糖醋里脊、小龙虾这类菜品为主,鲜有其他产品能成为爆款。原因在于,上述品类同时满足了重口味符合大众化味蕾、加热还原度高、对新鲜度要求不高等特点。而想要再找到满足上述特点的品类更不容易,这也要求企业进行更多的产品创新。

  虽然C端市场开拓难度大,但C端市场承载着投资人对预制菜企业*的期待。一个重要原因便是,C端市场本身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且相比B端批发走量的发展路径,C端产品往往能够实现更好的利润率。

  长期来看,在产业上下游合力推动预制菜发展的情况下,预制菜大概率仍然会保持较好增长。但在B端市场之外,预制菜企业能否真正打开C端市场,才是影响其产业价值的核心因素。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