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城市

南昌学合肥,赣州超芜湖

2023/03/22 11:05      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淡忠奎  


  江西何以突围

  “强省会”还是“多中心”,最近,这个话题又热了起来。

  日前,安徽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芜湖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并出台专项政策支持,芜湖由此向“”发起全力冲刺。

  而在隔壁江西,2022年正式开启的“强省会”战略则迎来喜人变化——

  3月20日,南昌市统计局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53.81万人,相比2021年增加10.06万人;同期,江西常住人口规模为4527.98万人,相比上年末增加10.58万人。在全国人口负增长背景下,南昌以一己之力,托住全省人口增量大盘。

  在中部地区,安徽和江西省情相似,此前在全国存在感都不算太高,常常被拿来比较。

  近些年,安徽发展迅猛,2022年GDP更首超上海,跻身全国*行列。在外界看来,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安徽坚定不移做大合肥“强省会”。相比之下,江西的发展似乎逊色不少,这又与其在城市发展战略中摇摆不定密切相关。

  具体到合肥和南昌两城,2000年时还是旗鼓相当的“弱省会”,20多年后,合肥已经甩开南昌一大截。而另外一方面,同为两省副中心城市的芜湖和赣州,缠斗也由来已久。2022年,赣州以20多亿元的微弱优势,时隔十多年再度反超芜湖,拉开两座城市竞争新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江西GDP突破三万亿大关,达到32074.7亿元,增速4.7%,与福建并列*,突破“环江西经济圈”已见起色。不久前,江西党政代表团专门赴安徽学习考察,合肥和芜湖的人工智能、数字产业、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成为考察重点。

  对比安徽,江西何以加快突围?南昌和赣州,又将如何发挥各自的作用?

  江西城镇体系结构示意图 图片来源:《江西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征求意见稿)

  对标

  可以明显看到,无论江西还是南昌,近年都特别关注安徽及合肥。

  自2020年以来,成都、长沙、合肥、杭州,都曾是南昌选择的学习对象:对标成都打造山水名城,对标长沙发展流量经济,对标合肥加强科技创新,学习杭州建设“城市大脑”……而如今,江西再次将目光投向安徽,焦点更为明确——

  在芜湖考察中国视谷、奇瑞智能网联超级一工厂,去合肥科大讯飞看智能语音产业生态构建,以及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的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等大科学装置等……

  在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看来,江西此次是抓住了“牛鼻子”,找准了差距和不足,重点从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两方面学习考察。

  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缩影。2010年以前,南昌和合肥还处于同一起跑线,但此后差距不断拉大,如今合肥GDP已经突破1.1万亿元,而南昌仅有前者的一半左右。

  这种“分化”,很大程度上是传统产业占比过大,新兴产业支撑力相对不足导致。比如,南昌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装备)营收占全市工业比重仅41.4%,除电子信息外其余产业规模均较小。与之相比,合肥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全市工业比重达56%。

  此前,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曾向城叔分析,在周围城市群相对成熟,虹吸效应较强的情况下,江西做强省会南昌,增强辐射力和吸引力,已经是一件不得不为的事情。

  一个备受关注的举动是,南昌“押注”VR虚拟现实产业,2016年建成国内*VR产业基地,并先后在VR领域砸下10亿元天使创投基金和1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去年11月,在南昌连续第五年举办的世界VR产业大会上,工信部批复组建的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显示出南昌的苦心经营成效初显。

  目前,南昌已集聚VR及相关企业278家,2022年营收有望突破600亿元。在移动智能终端、LED、VR等产业带动下,南昌电子信息产业链条日益完善,正朝着“2025年总体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的目标迈进。

  今年江西两会期间,江西省委书记尹弘再度强调,省会强则全省强。他还提到,南昌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找准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培育壮大电子信息、航空、生物医药等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赶超

  除了省会城市之间的对标学习,两座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竞争也颇有看点。

  对资源要素较为有限的中西部省份而言,“强省会”战略是较为常见的发展模式。但近两年来,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越发成为区域经济的热点。就在不久前,芜湖公开喊话,“一城独大不是春”。

  “芜湖发布”刊文指出,经济强省发展不能完全依靠省会城市的“一城独大”,而是得益于“双城驱动”,甚至“多城驱动”。在此之前,安徽印发《关于支持芜湖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芜湖真正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第二极和省域副中心城市。

  早在2020年,安徽就首次明确,支持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不过,从安徽省内来看,在合肥GDP占全省比重由2010年22.5%稳步提升至2022年26.7%的同时,芜湖则一直原地踏步,维持在10%左右;从省外来看,正是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芜湖时隔多年再度被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赣州赶超。

  过去,江西发展备受诟病的一点,就在于在“强省会”还是“多中心”的战略选择上不够坚定,南昌首位度过低,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和辐射作用不足。即便是近年江西明确提出要推行“强省会”战略,南昌首位度仍不升反降,由2010年22.9%降至2022年22.5%。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反映出赣州的优势。2022年,赣州GDP为4523.63亿元,增长5.2%,高出全省0.5各百分点;南昌GDP则为7203.50亿元,增长4.1%,未能跑赢全省平均水平。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赣州工业的强劲支撑。2022年,赣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8.8%。其中,143家近一年新建投产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倍,对赣州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1.7%。

  放眼整个中部地区,除了芜湖和赣州,河南的洛阳、南阳,湖北的襄阳、宜昌,湖南的岳阳、衡阳,山西的长治、临汾和大同,都是各省重点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从2022年来看,襄阳、洛阳、宜昌GDP已迈入5000亿元阶段,处于中部副中心城市*梯队;岳阳、南阳、赣州、芜湖、衡阳则处于4000亿元阶段,处于第二梯队,城市之间的差距并不大。

  在超越芜湖实现进位后,对于城市面积(39363平方千米)和人口规模(898.81万人)均具有明显优势的赣州而言,要再次在副中心城市中实现位次跃升,仍然考验产业发展的持续竞争力。

  突围

  从江西全省来看,尽管2022年增速领跑全国,经济规模迈上新的万亿台阶,但在经济“抢位战”中未能成功晋升,“小透明”角色仍未彻底扭转。与安徽相比,过去十余年,二者的距离从2000余亿元一路拉大至1.3万亿元。

  “江西和安徽的差距在于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赖传统产业,江西现有的14个千亿产业绝大多数都是传统产业,比如有色金属、石化、食品、建材等。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安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麻智辉此前表示,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合肥的龙头作用明显等,是安徽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江西而言,传统产业占比一度超过七成,有色金属产业是全省*超过5000亿元的优势产业。如何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体量,始终是其经济规模跃升的关键。

  江西省工信厅经济运行处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今年江西将实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重点产业集群能级提升等行动,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集中优势资源做深做细虚拟现实、移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20个新兴产业。

  从这一维度来看,产业资源和创新资源最为聚集的南昌和赣州,将在江西转型发展过程中承担更大的作用。

  以大数据产业为例,江西将以南昌为核心,以京九和沪昆高铁线为纽带,重点围绕南昌、赣州、九江、上饶、鹰潭、宜春等基础较好的地市,培育建设八大大数据产业基地。

  与此同时,江西省科技厅近日发布的《《科技兴赣六大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强化南昌在全省科技创新中心中的核心地位,建设赣州科技创新副中心,到2025年两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将分别达到43%、45%。

  其中,南昌聚焦数字经济、虚拟现实、食品、复合半导体、中医药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赣州则更加聚焦稀土特色产业领域,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稀土产业创新中心。

  从一系列动作来看,对于江西来说,强省会还是副中心,已经不再纠结。一方面,坚定支持南昌“强省会”发展,打造”一枢纽四中心”;另一方面,兼顾赣州特色产业及创新资源,让两座中心城市在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上率先突破。这亦将是江西“突围”的关键。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