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评论

推荐算法,怎么就成了经典图书翻红的一把钥匙?

2024/04/30 15:57      一刻商业   


  作者 | 白杨

  如果你经常刷短视频,过去的一年里,你大概率刷到过“史铁生”。

  公众对这位早已成名多年的文学大家并不陌生,只不过近两年里,除了那篇广为人知的《我与地坛》,史铁生的更多作品、鲜为人知的故事,开始经由短视频和直播,被更多人知道。

  如今在众多网友的眼里,史铁生有着顶尖文笔,他笔下的文字朴实但又充满力量、直击灵魂,他写下的每一个文字,都在治愈着现代人的精神内耗。

  不仅仅是史铁生,近两年,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一个越发清晰的现象:

  越来越的经典图书,开始在短视频平台翻红,哪怕是那些较为小众、冷门的作品;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在图书介绍、解读类短视频或直播间里停留更长时间。

  抖音日前发布的《2024抖音读书生态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里,抖音上时长大于等于5分钟的读书类视频总数量达到了1143.43万个,收藏量3.91亿次;读书类直播累计达到了730万场,场均观看人数3076人;读书书评相关内容共有541万个,总评论量2306万次。

  这一现象背后实则是,基于推荐算法的内容分发机制,降低了更多优质图书被看到、喜欢的门槛,同时在加速打破“信息茧房”。

  某种程度上,推荐算法,正成为经典图书翻红的一把钥匙。

  1、从史铁生到“子弹文学”,经典图书正加速翻红

  2023年下半年,“子弹文学”开始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加速流行起来。

  严格意义上,“子弹文学”并不是一种文学形式,你可以将它解读为,一个人在时隔多年后,在经历了足够多的生活阅历后,开始真正能够读懂那些曾经一知半解的文字,并且那些文字越发振聋发聩。

  比如一个人年少时可能不会懂,为什么《滕王阁序》会成为“千古第一骈文”,但当他真正背井离乡,才会真正懂得“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史铁生和他的文字,恰恰是典型的“子弹文学”。

  他在《病隙碎笔》中写,“你要爱就要像一个痴情的恋人那样去爱,像一个忘死的梦者那样去爱,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去走你的夜路。”他在《命若琴弦》中写,“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谈好了就够了。”

  直到很多年以后,很多人开始真正读懂史铁生,从他的文字中汲取力量,变得勇敢。在很多网友口中,史铁生成了他们的“互联网嘴替”。

  “子弹文学”的流行,其实是现代人精神世界的一种影射——比起以前,如今生活在钢筋水泥构建的城市丛林里,人们更加希望与曾经的自己和解,与周遭世界和解,而那些擅长用笔和文字去刻画人性、描摹现实的作家和作品,提供了某种可以跨越时空的共鸣。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经典图书,正在短视频平台加速翻红。

  史铁生成了抖音上最受欢迎的作家,2023年关于他的视频累计达到了18.6万个,增长了192%,总时长增长了415%,总分享量增加了51%。网友们发布了3.8万个史铁生书籍摘抄,产生了119万次分享和42万次评论。作家余华的代表作《活着》,是《我与地坛》之外第二受欢迎的名著,相关书评累计获得了7165.2万次播放量。

  此外,过去一年里,抖音上的名著经典相关视频的总时长,增长了48%。其中,《西游记》相关视频累计获得了118.6万个点赞,《红楼梦》位列抖音名著经典视频总长第一。

  再从短视频行业用户整体的内容消费趋势来看,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此前发布的《2023年短视频用户价值调研报告》也显示,去年下半年,45.9%的用户看过读书类短视频,“好书推荐”“书籍解读/带读”“读书有感分享/心得交流”“经典好书朗读/速读”,是用户最感兴趣的读书类短视频内容类型。

  我们也看到,在这股风潮下,很多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只是通过短视频内容去阅读一本书了,人们的阅读兴趣及购买意愿,也被极大激发了出来——上述调研报告显示,看过相关短视频后94.7%的用户会下单购买。

  在抖音平台,2023年抖音电商卖出了超过4亿单图书,平均每天售出超过200万本。其中,很多原本畅销的经典图书,在这里更畅销了,也有一些原来较为冷门、小众、老牌的图书或刊物,也在抖音实现了翻红。

  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在2015-2019年累计销量达到了100万册,不过2020年以来,这本书在抖音平台又重新被带火。机械工业出版社新媒体渠道负责人李双磊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说,抖音电商达人们一下子“把品引爆”,仅用了一年,这本书的销量就达到了百万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迟子建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在主播董宇辉推荐后被更多读者认识,4个月的销量,相当于这部小说2005年首版后15年的销量总和。

  再比如,在相继走进抖音@与辉同行的直播间后,老牌文学刊物《人民文学》《收获》等,再度迎来了翻红。2024年全年订阅的《人民文学》,单场直播就售出了近百万册;2024年全年订阅的《收获》双月刊和《收获长篇小说》季刊,一场直播就售出了合计8.2万套。

  2、推荐算法,为什么能让更多人爱上读书、读好书?

  经典图书在短视频平台的翻红,偶然之中存在着某种必然。

  背后的一大主要原因在于,算法推荐机制下,优质内容会获得较长的生命周期,也有机会被更多人看到。

  简单来说,在如今以UGC为主要内容创作方式的短视频平台上,推荐算法在分发内容时,会对内容做层层筛选,而几乎每一条内容,都会经过“试错——验证——扩大推荐范围”的推荐验证阶段。

  其中,相对优质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会得到更良性的用户反馈,体现为更多的点赞量、更好的完播率/完读率等数据、更积极的评论互动、用户更多的转发/下载等行为。

  而图书类短视频,无论内容的细分方向是书摘、书评,还是解读、心得交流、好书推荐,内容本身的质量不会太差,因为本质上都是以原内容为核的二次创作,这也就决定了,当推荐算法机制作用到图书类短视频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内容扩圈。

  首先,算法推荐机制有助于打破个人“信息茧房”。

  抖音上有个人文社科类的读书博主叫“吴主任”,自2021年11月底至今,他一直只做一件事,即推荐优秀图书。

  吴主任的每条视频时长均不超过3分钟,但就是通过这短短三分钟的时间,很多较为冷门、有阅读门槛的图书都扩大了影响力。比如《筚路维艰》一天曾售出1600多册、《枪炮,病菌与钢铁》累计售出了上万册。此外,《悉达多》《可能性的艺术》《熊逸书院》《战国歧途》《失败者的春秋》等作品,都已成功售出了上千册。

  吴主任将很大一部分功劳分给了抖音的算法推荐机制。“针对任何一个新用户,平台推送必须给予更多内容作为测试......这里的重点就是‘推送机制曾经给过你很多类型的内容’,哪怕我已经不是新用户了,也偶尔会刷到一些自己不曾涉足的领域,这无论对用户还是创作者都是极为友好的,是订阅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他如此说道。

  在他看来,因为抖音的分发机制,让很多人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是有好书的,而如果光靠过去的订阅机制,信息的触达,本身就是一个内容触达的阻碍。

  其次,算法推荐机制,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作品被看到的门槛,能让更多的优秀作品甚至是小众佳作,也容易被看到。

  一方面,短视频、直播这种新的媒介形式下,文字在经过视频化的内容创作后,可以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呈现在用户面前,在内容形式上,降低了传播门槛;

  另一方面,在算法推荐机制下,每一本图书类内容,都在无形之中摆脱了过往的名气、销量等带来的束缚,而是能够同等机会地面向所有大众,这种情况下,每一部作品,都有机会找到能跟它产生共鸣的读者。

  换句话说,在算法推荐机制下,一本书或者作品有没有流量基础,并不是唯一重要因素,反而是内容本身重新更加重要了。

  最后,从各类内容创作者到出版社,再到作家,短视频平台上越来越丰富的图书内容生态,又会反过来提升推荐算法的精准度,加速经典图书的传播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在短视频平台上,除了“经典图书翻红”这一现象外,还有几个现象值得关注。

  一边,越来越多的作家、学者等名家、出版社在涌入短视频平台。

  以抖音为例,2023年,有12位茅盾文学奖的作家、超过300家出版社入驻了抖音。他们通过短视频或直播的方式来阐述名著经典、分享阅读感受,带来一场又一场线上“说书”。

  另一边,图书的打开方式,也在不断得到创新。

  在抖音上,博主“1379号观察员”将美国科幻作家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做成了35集动画,获得了1190.4万次播放;博主“赵健的读书日记”,则是去实地探访名著背后的故事,他走访《呼啸山庄》译者、104岁杨苡的视频,获得了20.4万次点赞;博主“小玄夜说书”则是在荐书的同时设置悬念,配合氛围感bgm来激发读者兴趣,获得了238.3万名粉丝追更。

  与此同时,如我们上文所述,直播带书,也正为出版业带来新的机会。

  综合以上几点,不难发现,在短视频和直播成为主流内容消费趋势的当下,推荐算法的精准、有效分发,正在为图书业带来更多新的可能。

  当推荐算法把人和信息更高效连接起来、把创作者、信息、感兴趣的用户连接起来,那些过去被埋没的图书,正在重新散发出魅力,屏幕面前的每一个用户,也在一段段书摘/阅读分享、一场场对话、一个个故事里,重新爱上阅读。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