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

病了上网“搜一搜”?自诊靠谱吗?

2016/10/19 14:56      IT产业网 路北  数字人免费试用


  生病看医生,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但是现在很多人却养成了一种奇怪的“习惯”,当身体不适时,先到网上“搜一搜”。中国人普遍相信“久病成医”的道理,再加上中国的医院常常人满为患,去个医院,从排队到拿药都得大动干戈,在“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下,网络上的种种健康知识似乎给了患者一线希望,以为自己能做自己的“健康顾问”,因此也催生出了五花八门的“网络自诊”方式。

  但是,当“自诊”形成习惯,“诊错病”、“吃错药”的案例越来越多,最终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所以,是时候来梳理一下关于“自诊”的种种是非了。

  一、 通过搜索引擎自诊

  王医生最近与病人发生了一次争执:起因是一位病人有血尿的症状,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超标,王大夫表示先做个CT看看结果。而病人却坚称自己可能是得了膀胱癌,需要做膀胱镜,理由是“上百度查过了,症状跟我一模一样”。

  王医生当时就发火了,到底是我这个医生专业?还是你这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网上有人说’专业?最终检查的结果是,这位病人的血尿是由肾结石引起的。她说现在的病人总喜欢上网搜索,看病时甚至直接要求医生做诊断、开药,自以为比医生更专业。

  微博上,也常看到医生吐槽,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跟百度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专业人士”打架。许多病人自己“百度”了病情以后,就觉得自己很懂了,甚至指挥大夫要这样治疗,要求用或不用某些药,大多都是不靠谱的。医生其实面对这种情况会有本能的反感,很多医生直接在微博上说:“我们多少年学的,不是你百度一分钟能搜出来的。”

  确实,在“百度”等搜索引擎被广泛应用的时代,很多人或许都形成了这样的习惯:身体有哪里不舒服,第一反应是“百度”一下,看看网上是怎么说的,“看病找百度”已经成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

  实际上,“百度病”并非中国独有,在美国,这样的网络自诊被命名为“谷歌病”。有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越来越多的健康人在“谷歌”里查询各种症状,担心自己患上重病。报道提到,每当看到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人,医生的第一反应是,这由病毒或者链球菌感染引起。但“如果你上网查询‘颈部淋巴结肿大’,检索结果里还有向你介绍淋巴瘤和白血病的网站”。

  依靠网络盲目自诊,看病必先检索,总把病往最坏处想,然而这种网络自诊的行为不仅自我误诊的可能性极高,也会给医患沟通带来严重的问题。

  而且,通过搜索引擎来自诊最可怕的,还不是那些搜索出的不专业的答案,而是利用病人对网络检索的信任而投放的真假难辨的医疗广告。随着“网络自诊”流行,吸引了不少不良商贩加入其中,前不久轰动全国的“魏泽西事件”就充分揭出了这一行的可怕黑幕,这些网络资讯的背后,往往都有较大的利益链,需要慎之又慎。

  二、 医疗网站自诊

  那么,“百度”等搜索引擎的自诊如果不够专业,一些医疗网站推出的“自我诊断”等服务是否就足够专业了呢?

  笔者亲自体验了某些网页的自诊服务,它是一张完整的人体诊断图,可以通过点击身体的不同部位来划定疾病范围,再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案。

  比如这张网络上流传的“自诊神图”,图中指出了人体一些部位疼痛所指代的器官,但如此受到热捧的“自诊宝典”,却遭遇医学人士当头一盆冷水,专家表示,图解的疼痛部位及对应器官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比较粗略和片面,可以把它当做一种概念科普,但绝不能用来自诊。

  很多人虽然症状相同,却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疾病。而就算是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都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与体征,这不仅仅是基于一个模糊的数据判断就能够给出诊断结果,甚至推荐药品的。这需要专业的医生,借助丰富的医院知识,临床经验,还有如血液化验、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措施进行诊断,如果患者只是根据一张图的提示就盲目自诊,就很可能导致误诊,尤其是在这样看似“专业”的平台上,开发这样的功能就更加需要谨慎,三思了。

  三、移动医疗“自诊”用药

  由于现在买药的渠道更家多样化,因此针对一些严重疾病的“自诊开药”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用药安全存在严重误区,每年因不安全用药导致的药物损害事故一直呈上升趋势,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0%,新生儿更是高达20%。

  不少媒体都报道过患者通过网络盲目搜索药物,服用之后导致严重过敏甚至休克、昏迷的新闻。盲目自诊,催生了盲目买药,盲目用药,这一连串的严重后果最终导致了身体的损伤,甚至有时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我们不鼓励患者根据网络自诊的结果,就给自己开处方、买药、治疗,毫无医学知识的人“网络自诊”往往不仅不能诊断和治疗疾病,而且还导致误诊、误治甚至危及生命。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生病时必须去医院诊断才能进行治疗?目前方兴未艾的移动医疗给出了不一样的解决方案。

  目前,移动医疗不仅涵盖了问诊咨询以及健康管理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平台,如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微问诊等,更延伸到更精细的垂直领域,比如专门做母婴健康咨询及管理的康大预诊、糖尿病管理的糖医生、女性经期管理的“美柚”等。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在,用户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APP,就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在手机上直接和医生面对面看病了。尤其是一些常见病,比如感冒咳嗽,头晕头痛,或身体有轻微不适,又或是慢性病的日常管理,都可以不用再去医院挂号排队,也不需要付费,就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咨询到医生了。这不仅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的避免盲目的自诊、用药,可以通过和医生的沟通,对症治疗,降低风险,达到“科学自诊”的目的。

  网络状况良好的家庭环境为移动医疗APP的使用提供了先天优势,而药店,作为大众自诊购药离不开的生活场景,面对我国几十万药店执业药师配备率不足20%的现状,移动医疗布局药店是大势所趋。

  腾讯投资的微医在今年三月发布“乌镇互联网医院+药店合作计划”,将在全国建立100万个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接诊点。据了解,目前微医互联网医院已经和先声再康、老百姓大药房展开合作,利用前者的线下药店作为网络医院接诊点。阿里健康则联合百佳惠苏禾、德生堂、康爱多等65家连锁药店发起成立了“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目标是建立“网络医院+药店”模式,通过阿里健康网络医院平台,为中联盟成员所辖的药房门店提供“一分钟诊所”在线医药咨询服务。

  在腾讯和阿里大举进入之时,也有公司两年多前就开始在连锁药店领域默默布局。成立于2014年的富顿科技,以铺设至药店的微问诊终端机和自建500多人规模的医师药师团队为核心,建立起以广大连锁药店为触点、覆盖基层社区的“微问诊”远程医疗服务系统,为药店覆盖范围内的老百姓提供用药及健康咨询、远程审方、远程在线实时坐诊、电子处方流转等服务,构建涵盖小病和慢病的自诊、院前的咨询分诊挂号、院中在线取报告和院后术后康复及慢病管理等的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大众在药店购药进行诊疗前,可以通过微问诊终端机咨询后台的执业医生,看是否对症下药。咨询后可以通过手机扫一扫,即可带走咨询等相关诊疗记录。

  网络自诊,虽然看似方便,但由于信息来源庞杂难以分辨,再加上患者本身缺乏医疗知识,太容易产生误诊。自主买药,虽然也为百姓提供了便利,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用药知识,误服中毒的事故也屡屡发生。

  健康医疗,事关人身安全,无论怎样强调它的重要性也不为过。即使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不能去医院,在移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手机里安装一款移动医疗软件或者在药店里通过相关设备咨询医生后在购药诊疗也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路北 毕业于西北大学 曾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现走出体制,从事移动医疗传播分析及医疗改革实践。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