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磅

互联网医院冲击升级,公立医院如何实现“自救”?

2017/03/30 16:33      大洋网   数字人免费试用


  近日,有网友在知乎发布了一篇名为《劲爆!传好大夫“虚拟互联网医院”被国家卫计委叫停》的文章引爆医疗圈,随后好大夫发表辟谣声明。在短短24小时里,各大医学媒体也对相关话题跟进报道,一时之间,互联网医院这个新兴业务模式被推至公众视线,而面对互联网医院的存在利弊,各家也众说纷纭,一场关于互联网医院的拉锯战正拉开序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截止到2016年11月,全国互联网医院大军已经扩充到36家。在经历了集体爆发后,互联网医院今年热度依然不减。而本月19日,银川一口气签下15家互联网医院的消息似乎让整个医疗体系看到了走出医改深水区的希望之光。

  但除了银川市政府颁布了多项互联网医院运营管理相关办法之外,暂未看到其他落地互联网医院的地区出台相关规定。不过已经存续的40多家互联网医院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线下实体医院为“根据地”。

  以实体医院为“根据地”,让更多的专家医生开辟第二或第三执业医疗机构,对于当地政府和当地医疗市场来说,在提升本地医疗水平的同时还能带动相关经济发展,百利而无一害。但较之作为第一执业医疗机构的本地医院,医生的多点执业从各方面来说都是一笔不小损失。

  首先,比起其他大多数领域,医生的培养周期更长,难度更大。我们国家的医学教育体制从1988年就定为3、5、7:三年一专科,五年一本科,7年一硕士。但是纵观整个医疗机构,每位执刀看病的医生在真正独立看病之前至少经历了10年以上的时间。此后,为了医院能掌握到先进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每个医院开始向医生提供研究资金、公派留学费用等经济支撑,在医生学成归来加以实践运用为医院积累更大的名气,从而带动医院营收。若此类医生开始自己的第二第三职业医疗机构,势必会影响第一职业医疗机构的营收。

  其次,医生个人品牌的建立和迅速拓展,将会弱化本地医院品牌,容易导致“只认医生不认医院”风险。2016年夏天“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两名知名医生因多点执业受到处分”的新闻曾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两名医生到民营医院多点执业,并在第一执业医疗机构出诊期间以多种理由介绍病人去民营医院就医。多点执业放开之后,医生个人品牌在社会资本的作用下被放大,以前看病患者会谈论某医院某科室,也许将来会直接变成某医生某专家,处在中间的公立医院的影响会被逐渐削弱。

  最后,医院原有的福利和编制体制难以维系。互联网医院的开展和医生多点执业的执行,让医生原有的福利和编制发生重大变化。如何给全日制和多点执业的医生进行差异化薪酬,继续保持医院人才队伍的稳定建设,需要执业医疗机构、有关政府单位、包括风口上的互联网医院共同作用商讨。关于互联网医疗的属性、审批、监管,国家卫计委一直保持缄默,那么所谓的试点到底是国家默许的试错,还是在政策空档期的救赎式突围?医改的目的并不是让公立医院人去楼空,也不是让医生远离医疗机构,但目前互联网医院的无床、无窗、无设备的行医资格,是要构建怎样一种医疗秩序?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如何适应……这些问题亟待给出答案。

  在多重压力和挑战之下,公立医院如何才能突破层层重围获得新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抓住互联网发展新机遇,将诊疗流程搬到线上,开通视频问诊功能并推出“掌上浙一”APP,但这种“自救”模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APP后续的运营维护还需要付出不少成本。

  帮助公立医院零成本搭建互联网视频问诊和远程会诊平台的汇医在线CEO何毅表示:公立医院只有实现自身的“互联网+”才能从容应对互联网医院带来的各种冲击。通过线上问诊场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将线下就医流量导入医院,避免药品、手术等付费营收的流失。而对于经常“小病找大医院”的患者来说,用汇医在线视频问诊专家医生也是水到渠成的。

  截至目前,汇医在线已经完成对400家大三甲医院的签约服务,聚合了国内最权威的互联网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服务,助力医院实现"互联网+"。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