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视觉中国“翻车” 听听朋友圈里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烦恼

2019/04/14 12:46      封面新闻 记者 熊英英  


  因为一张黑洞图片,视觉中国“炸了”

  4月12日,视觉中国开盘跌停,而朋友圈里很多人开始纷纷晒传票,吐槽自己被图片公司“耍流氓”的亲身经历。就此,封面新闻记者也采访了几家公司和媒体负责版权事务的人。

  名人被拍照还被索赔15万?

  一说起图片侵权,圈内流传最广的就是贾平凹和华为的故事。

  “一个摄影记者给贾平凹拍了照,最后还把他给告了,贾平凹赔了8000元钱。”4月12日,一位图片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了贾平凹的故事。同时,他还提及华为被一家图片公司状告侵权,被告怕了,还给这家公司开发了图片追溯系统。

  而据封面新闻记者查阅了解到贾平凹故事的原委。一名摄影记者因自己拍摄的照片被擅自使用,2013年将著名作家贾平凹和漓江出版社告上法庭:十年前他为贾平凹拍摄了一张人物肖像照片,这张照片后来在2012年,被漓江出版社当做贾平凹作品合集的封面照给出版了,在作品中没有署名,也没有支付报酬,就此原告提出了15万的经济赔偿。

  最终经法院判决,漓江出版社停止侵权行为,并向这名摄影记者当面赔礼道歉,赔偿损失8000元。

  其实,这些故事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故事A:花钱买了图片也买不来平安

  讲述人:小陈,媒体人

  我们和国内大型图片公司都有合作,而这些公司除了自己签约摄影师之外,也会从一些小的图片供应商那里购买图片。

  2017年,我们接到一家图片供应商的传票,声称有数十张图片侵权。事实上,侵权图片都是从此前合作的图片公司网站合法下载的。这些供应商和图片公司合作到期后便不再续约,而是直接向曾经使用过图片的媒体、公司进行索赔。

  故事B:我们被一家“国外”图片公司告了

  讲述人:老耿,媒体从事版权维护2年

  目前国内的图片公司五花八门,我曾经打过交道的就有数十家,几乎三天两头就会碰到各种起诉。

  2017年有一家图片公司来起诉我们,声称我们有上千张照片侵权,要求按照每张照片1500-2000元进行赔偿。接到诉讼后我们专门进行了调查,想了解这是一家什么公司。根据公司地址去找,发现地址就找不到这家公司。

  后来又查到这家公司的法人是个所谓的外国人。根据相关规定,如果这个外国人本身就住在外国,那么在国内进行诉讼活动,就必须要提供领事馆的认证,这样才能证明他的身份。

  如果是生活在国内,也要提供他在国内的相关证明。但公司法人到底生活在哪儿,这家公司根本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也提供不出来有效身份证明,最终这个案件被推翻。

  其实这些所谓外国人开的图片公司,真正在下面运作的都是国内的人,几个人就把这个事干了。

  故事C:我被图片公司告了60多次

  讲述人:峰哥,研究图片行业近十年

  图片行业的“坑”远比你想象得更多,我研究图片行业快十年了,亲自站在被告席上的就有60多次,最后发现花钱也买不来平安,于是从去年我们联合几家媒体开始自建图库。

  很多图片公司采用的都是收图形式,只要一个摄影师上传了图片,图片公司将就认为它取得了该图片版权。因此,同一张图片可能同时被几家图片公司收录。

  我们就曾经遇到过,先向一家图片公司购买了版权图片,没过多久另一家公司就来告我们侵权,然后你得不停地向他出示证据,证明你没有盗图,“所以企业要加强自身版权保护,购买版权图片一定保留好证据。”

  还有图片公司从国外网站下载免费图片,再在国内申请版权,对使用者进行索赔。有些图片你用着用着,莫名其妙就发现它们变成了版权图片。我们2011年使用过的一张图片,在2015年该图片被一家公司注册了版权,最后到法院起诉判决图片公司赢了。

  还有一家上海图片公司,网站上写明图片免费下载,但从法律角度来说,免费下载并不等于免费使用,很多公司因此中招。

  本文获得封面新闻转载授权,未取得授权禁止转载。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