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小百花们越剧场“破茧成蝶” 打造属于越剧的剧场

2019/09/27 16:07      IT产业网   


  小百花越剧场 :蝴蝶振翅  蹁跹欲飞

  西子湖边,宝石山下,安卧着一只近百米的巨型蝴蝶,它的身侧是藏书万卷的浙江省图书馆,书香宁静;它的对面是人声鼎沸的世贸中心和黄龙体育中心,熙攘繁华;喧嚣与沉寂之间,这只大蝴蝶从无形到有形,历经了十余载风雨春秋, 9月26日,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备受社会关注的浙江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小百花越剧场,以一种蓬勃奋起、精益求精的艺术工匠精神,宣告开幕试运营。

  小百花越剧场是由“百越文创”公司运营的首个以地方剧种“越剧”命名的实体剧场,经过十年建造,它终于在国庆前夕开业。

  这座现代化剧场的建筑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内设“一大二小”三个剧场,分别为一期开业的大剧场、黑匣子剧场和二期开业的经典剧场。三大不同定位的剧场设置,是源于策划者们的一个简单并远大的戏剧心愿:将剧场打造出多样的演绎形态,以期被更多的人广泛接纳。倘若传统文化与当代戏剧能够契合于此,或将碰撞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三层楼区还设有一个独具特色的戏剧博物馆,首期展览将把越剧史、浙江小百花团史以及江南文化以三条叙事线索交织呈现,试图进一步梳理越剧与江南文化的深层脉络。此外,艺术电影院、餐厅、票友俱乐部等设施,囊括了围绕看戏展开的城市文化消费生活的完整业态。

  这一切举措,都是为了能够真正推动中国越剧艺术的发展与传播。

  城市即舞台,建筑即理想,当越剧历经了113周年的文化沉淀之后,中国传统艺术如何在新时代成为更有力量的文化IP,如何以更惊艳的方式走回主流观众的视野,让生活艺术化,让艺术生活化……这都是这座蝴蝶剧场有待揭晓的答案。

  属于越剧的剧场:七十年等待  梦想依旧

  “兹为共同发扬新越剧及谋同仁福利起见,经过无数次讨论,人人志趋相同。为此共同发起,集合同人力量,组织公司,谋建新型剧场一所。将后为剧院及剧务上一切进行事宜,发起人都须共同负责,各尽力量,以期越剧前途发扬光大。”

  这是一份落款上签有十位越剧宗师名字的《合约》,签署于七十多年前的1947年7月29日。

  那一天在上海四马路大西洋西菜社里,上海越剧界的十位“大牌”汇聚于此,在律师的指导下起草了这份越剧史上、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份珍贵文献。其间的初衷,只是源于青年袁雪芬的一个天真的梦想:老板有剧场,就要让演员服从他,那么,如果我们自己造个剧场,不就能自己做主来演出了吗?

  1947年8月19日,由“越剧十姐妹”联合主演的《山河恋》在上海黄金大戏院首演,演出说明书的第一页赫然刊印着《“山河恋”公演之动机》:

  “我们这次公演‘山河恋’,就是为了创办越剧学校、建造实验剧场筹募资金。我们虽知道这件工作的艰巨,但是想到它的意义,我们愿意迎接一切困难。”

  可惜,由于当局的阻挠,以及“勒令停演”的风波干扰,一个月演完,营业额未能达到预期数字,越剧前辈们团结一心,盼望建造越剧剧场的心愿终成泡影。

  星移斗转,的笃呤哦的越剧从浙江嵊县的剡溪边走入大上海,又一步步走向更为广阔的时空。

  1984年,西子湖畔出现了一个花团锦簇的越剧百花园——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谁也未曾料到,这一群初出茅庐的小姑娘竟然在未来的三十多年间,成为了新时期越剧不容忽视的重要构成。

  《五女拜寿》《汉宫怨》《唐伯虎落第》《大观园》《陆游与唐琬》、《西厢记》、《琵琶记》……一部部人文越剧的上演,在传统越剧的话语权之内,散播了这个新兴剧团开展变革,诗化唯美的越剧新理念。

  然而,她们的追求和“野心”远不止于此,情在山水之间,意在心灵深处。

  2001年国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率先在媒体上提出“游西湖,喝龙井,看小百花”的宣传口号,期冀她们的越剧可以如同西湖、龙井一般,成为杭州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2006年底,她们携三台大戏晋京演出,一句“让心灵去旅行”的召唤,温暖了那一季寒风凛冽的北方冬日。

  剧场,在这一代越剧人手中,已不仅仅是一个物化的演出场地,而是渐渐衍化为某种净化精神的心灵寄托。

  花开花落,一如既往;小桥流水,越音悠扬。一百年来,吴越文化的悲欢离合依然在越剧舞台上吟咏流转,而那些演绎着越剧的人们,也依然心怀着一个未变的梦想,期许着有那么一方园地,可以完全属于越剧,可以任由她们施展才华,安放那由“物”至“心”的心灵旅途。

  心中的花园:闲情逸致 情怀归处

  古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南郊,清代早期曾经存在过一座精致的江南园林,那是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从事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

  奇人李渔,字谪凡,号笠翁,一生布衣,四方漂泊。年近半百时,举家迁至金陵周处读书台附近,造园隐居十余载,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戏曲、诗文、杂著,并开设同名书坊,刊印过许多精美书籍和画传。因园子面积微小,状如芥子,被其自嘲为“芥子园”。

  笠翁友人慧眼识珠,誉此园有“芥子纳须弥”之境。“须弥”取义梵语,是佛家传说中的宝山,意指园林虽小,可纳宝山于其中。果不其然,小小一方芥子园,果真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了不可小觑的一席之地。

  园林,自来是中国文人的花园,从这里,他们可以穿越历史与传说,沿着幽深的小径寻访心灵的来处与归途。如果说,每一个文化人心里都有一座自己梦想的花园,那么,茅威涛心中的花园就是一座属于越剧的剧场。她总是幻想能够将那心中的“秘密花园”搬到现实之中,她期望,那就是“小百花”的“芥子园”。

  时下的生活总是难以停刹地充满了高速与浮躁,看戏听曲的闲情逸致早已蜕变为一种力不从心的落伍与古旧。但是或许,能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让暂时走进来的人们放慢身体,用心去观看倾听,让他们知道,越剧不仅存在于百年的历史之间,越剧应该也可以入诗入画,延展当代人单调的生活,触发他们的文化思考,收获某种难得的审美体验。

  茅威涛总是想,倘若“小百花”们真的能在属于自己的剧场里演出,那将不仅仅是继承了越剧前辈的遗愿,甚至可以成为时间之外,生命之内的另一种对话。或许在这里,也可以为她理想中的越剧书写一部属于“小百花”的《闲情偶寄》吧……

  这个美妙得有几分不切实际的幻象,几乎成为了茅威涛十余年来排除万难、锲而不舍的执念。

  历史,常常会在轮回中重现,身后遗失的时间越是久远,呼唤回归的情感可能也会越是强烈。当这只蛰伏十年的巨型蝴蝶终将破茧而出的那一天,一代越剧人的旧梦终于昭示圆满,而又一代越剧人恰可以从那里起步,创造新的梦想。

  自然孕育了艺术,建筑凝固了历史,艺术在自然中生长,历史在建筑中流传。湖光山色之间的某个标志性建筑,有时候会如同一面横跨时空的镜面,见证着不同时代的文化自觉。这座以蝴蝶为意象的剧场,将承载着“小百花”人“做中国最好的越剧”的梦想,构成杭州这座美丽城市的精神图腾。当岁月的尘埃被轻轻拂去,永恒的艺术和往昔的历史都依然会沉淀在原处,默然无声,熠熠生辉。

  然而,对于越剧人来说,这座专属越剧的蝴蝶建筑振起的双翅,却更像是一片遮风避雨的屋檐,只要这只蝴蝶还在,越剧的希望就还在,“小百花”们的家,就还在。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