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

余承东发倡议书:对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再思考

2017/04/28 12:48      蓝鲸TMT 孙永杰  数字人免费试用


  近期,由媒体曝光的所谓华为P10“闪存事件”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而近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微博发布的《关于聆听消费者声音的倡议书》则再次引发了业内强烈的反响,也同时让我们对于此事件背后的中国智能手机产业有了再思考。

  这里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下此次“闪存事件”。2017年4月中旬,陆续有消费者称华为今年发布的旗舰智能手机P10采用了eMMC、UFS2.0和UFS2.13种不同规格的闪存元件,经过跑分软件测试,三种闪存在数据传输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此后多家媒体跟进报道,华为两次发布官方声明称“单一器件跑分并不能准确反映出整部手机的系统能力……不存在歧视和欺骗消费者的情况”。 不幸的是,这份最初的声明没能收获多少网友的认同,但却引发了行业内对于供应链环境的深刻思考。从4月18日事件披露到现在,业内人士及媒体从技术、供应链、体验、评测等多方面进行了解读。

  具体到此次余承东发出的内部倡议书,其声称聚焦“反思”、“聆听消费者”、“落实计划”“担当责任”直击此前大部分网友诉求,或将迎来舆论新的拐点。余承东此次内部倡议书的重点是,一是反省之前的回应态度;二是成立“特别行动小组”,落实后续的一系列计划、主动聆听消费者;三是余承东将在五一期间带领消费者业务全体高管到零售店、服务店站岗,深入一线与消费者近距离沟通;四是倡议全体华为消费者业务员工走访线下、聆听消费者,改善工作流程和服务态度。不知业内从中看到了什么?

  在此我们看到的是华为对此次危机事件的一次全面总结和深刻反思,不仅一改此前强硬口吻,更以诚恳的态度回应消费者:要回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原点。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些思考或者说观点不得不说。

  首先还是关于科技类消费产品的评测。我们依然坚持之前最终系统级给予用户的体验才使最客观的检验标准。这里我们再举些业内的例子。业内知道,芯片(CPU)无论对于传统的PC、服务器,还是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性能影响是最为重要的。但最终业内形成的共识是"单项的性能评估"其实没有标准答案。

  例如许多科技网站会做大量CPU评测, 可是仅仅通过分数并不能判断CPU架构优劣的. 要考虑评测的分数是不是线性, 评测软件是否针对每一款CPU都优化到位, 评测软件代码也许过于机械或脱离实际等诸多因素。所以如今提到"性能", 其实更多想表达的是整个系统的性能. 内存大小, 硬盘速度, 外设协议, 甚至OS系统等融合系统的综合考量, 这些都远远大于CPU快或慢带给用户的感受. 真正的CPU性能, 已经变得越发朦胧了。而作为移动芯片市场老大的高通之所以将自己此前“骁龙”芯片改为“骁龙”平台,就是因为其认为,最终决定一个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用户体验,不仅是芯片的性能,还包括终端设备的显卡、调制解调器、摄像头、安全认证、机器学习,无线充电等诸多技术和设备有机融合的系统表现。最核心部件CPU和相关厂商尚且如此,其他单个部件的评测究竟有多重要,想来业界自会有答案。

  其次是关于中国相关产业的竞争环境。自从互联网时代,“互黑”就已经是中国产业竞争的一种非典型常态,双方借此混淆视听,甚至不惜牺牲用户的利益,但最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更为重要的是阻碍了产业的良性竞争和发展。具体到目前中国智能手机产业,我们看到的是以华为、OV为代表的中国厂商通过自己持续的创新和精准的市场策略不仅获得了中国市场和用户,也在全球市场风生水起且受到了尊重和高度评价。可以说,中国企业在此波智能手机产业中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可以比肩,甚至超越国际巨头的机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来之不易。但所谓树大招风、树欲静而风不止。总会有部分企业寄望以“黑”作为营销手段,来打击对手,但最终的结果是“损人不利己”,这已然是典型的病态营销心理:即它们自己已经注定不能通过创新竞争之道发展,便也不希望别人借此发展壮大;自己在此轮产业中已然注定沉沦,甚至灭亡,却绞尽脑汁拉别人一起“下水”,而我们期待的在国内厂商在智能手机产业中赶超国际巨头,这些已经成为除技术、市场因素外最大的人为阻碍。

  最后我们想到的是中国产业普遍存在这种“互黑”最终真的可以阻止相关具备真正创新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直至产业前行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以去年三星Note7电池爆炸事件为例,我们当时看到的是业内和媒体一边倒似地唱衰三星,仿佛三星手机业务因此一夜就会崩塌。但后续三星妥善的处理,更为重要的是其创新和品牌的积淀和延续,让其很快走出了Note7的阴影,而新近发布的GalaxyS8的广受好评及预定量的再创新高就是最好的证明。同样,今天以华为和OV为代表的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和产业也是如此。道理很简单,因为创新和基于用户需求之上打造的品牌影响力是它们不断前行的DNA,是那些玩“黑”的企业所不具备的。所谓“黑”术容易(可得一时),持续的创新和品牌塑造则是长久的积淀才可以实现。

  综上所述,我们希望所谓的华为P10“闪存事件”能够以余承东在微博发布的《关于聆听消费者声音的倡议书》画上句号。因为我们的产业要前行,甚至超越国际巨头,不能将精力无休止用来怎么应对“黑”与“被黑”上,就像前述,持久的创新和品牌打造才是正道,才是让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不是吗!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