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

践行军民融合 长虹推动政企研协同创新

2017/03/16 11:13      网易   数字人免费试用


  在军民融合的发展大背景下,四川省正在着力打通军民融合通道。在刚刚举行的四川代表团开放日活动中,四川省委副书记表示,军民融合发展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核心任务。数据显示,2016年四川军民融合产业产值超过2800亿元,增长近8%,上升势头十分明显。

  身为A股市场龙头股的四川长虹,其母公司长虹控股公司不仅是四川省军工产业的龙头企业,更是“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多年以来,长虹积极践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顺应国家政策推动旗下军工产业发展。

  近日,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电子科技大学、长虹控股公司联合成立国内首个“电子信息军民融合创新实验室”,进一步夯实长虹军工产业综合实力。目前,长虹旗下的军工产业已经和综合家电、IT服务并列组成三大核心产业,支撑长虹公司良性发展。

  根是军工,魂是军工

  在刚刚过去的半个世纪中,长虹经历了军工立业、彩电兴业,再到多元化发展的历程。目前的长虹,是集综合家电、军工、IT服务、核心器部件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

  2015年,长虹跨入千亿规模企业行列,其中军工集团为66亿;2016年,长虹在中国电子信息百强排名中位居第7名,中国制造业500强中位居58位,川企百强排名保持第1位。军工产业在长虹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创新、责任、韧性等“虹色”基因就是长虹军工情怀的体现。

  在业内人士看来,长虹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军民融合的创业史。在突破百亿、跨越千亿的奋斗过程中,军工是长虹的根,也是长虹的魂。

  10年前,长虹积极响应国家“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战略,结合自身需求出资15亿元组建了全资子公司四川电子军工集团有限公司,具体负责长虹控股集团下军工业务的运作。

  10年发展过程中,四川电子军工集团打破机制体制的束缚,发挥市场作用,激发军民双方内生活力。在军转民、民参军、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多个维度同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10年后的今天,长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再上新台阶。联手省国防科工办、电子科大共组“电子信息产业军民融合创新实验室”,并在开展雷达系统及其关键技术、新体制雷达、新能源、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等领域展开深入研究,探索军民融合下的技术整合创新模式。

  整合资源,创新发展

  搭乘国家宏观政策,立足于军工产业,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长虹无论是“单兵作战”或是资源协同均是“一把好手”。

  据了解,四川电子军工集团包括零八一电子集团、国营780厂等独立军工产业单元,产品涵盖了无线电/光电整机、配套设备、电子元器件等多个领域。公司曾承担“高新工程”、“宇高工程”等多个国防科研项目及配套装备的研制生产任务,为我国陆、海、空、天、火箭军等军兵种和实验基地提供了大量的武器整机及配套装备。

  去年9月,长虹成立了振兴军工产业委员会与军民融合发展中心,为军民融合进行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同年11月,推动设立了绵阳市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借助资本杠杆整合优势资源,推动军民融合良性发展。

  如今,长虹联合省国防科工办等建立“电子信息军民融合创新实验室”,将在政、企、研多方共同督导下开展起相关工作。通过各自优势资源整合,降低项目运营成本,提高研发效率。并通过持续合作,将实验室打造成集前沿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新产业孵化、技术信息交流、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与服务平台,推动长虹军民融合发展。

  政、企、研多方携手组建“电子信息军民融合创新实验室”具有非常意义,同时也被业内专家所看好。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指出,与生产民用家电等业务相比,军品和民品相互融合对于技术、创新、政策解读等均有很高要求,作为制造业的长虹与国防科工办、电子科技大学携手合作,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一条捷径。

  “军民融合所涉及到制造业、科技、军事,以及教育等诸多领域,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长虹以军工立业,在无线电、新体制雷达、新能源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和基础。在省国防科工办等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创新会事半功倍。”梁振鹏表示。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